注册/登录
首页>新闻资讯>重要新闻
央行借券操作揭秘:政策与市场互动的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7-15 13:47:10
浏览量:144
唯有稳健
logo.png
方可长远


我们秉承专业、诚信、高效的服务理念


640.jpg

央行买卖国债即将进入“实操”环节,初始信号引发债市短时波动。中国人民银行官网1日消息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随着午后这则重磅消息的公布,意味着买卖国债不再是“纸上谈兵”,债市止盈盘引发收益率快速攀升,期债同步震荡回调。


市场人士表示,历史上央行卖出国债的操作非常少,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以流动性调节为主要目的,后续操作规模或难放量,更需关注价格引导信号的释放。


未来持续开展国债操作也应是双向的,有买也有卖,本次央行借券到二级市场卖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债券供求关系,从而短期扰动收益率曲线形态,但料不会带来趋势性调整。


“借入”是否指向“卖出”?

央行二级市场国债操作兑现将近

640 (1).jpg


国债品种丰富,期限跨度大,央行借入国债的下一步操作若是在公开市场卖出,则其操作对应的期限、规模、利率均将对市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邮固收此前研报就指出,历史上央行卖出国债的操作非常少,且此前多以流动性调节为主要目的,预计操作规模较难放量,更关注价格引导信号的释放。


中邮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梁伟超对新华财经表示,历史上央行卖出国债的操作非常少,并非公开市场债券买卖操作的主流,并且历史上的工具使用以流动性调节为主要目的,存在过主动引导价格的情况,但个例也较少。


“参考央行国债持仓结构,可能直接卖出操作的难度偏大,持有最长剩余期限为8年的个券存量规模不大,央行历史上也并未操作过买断式回购,实际操作模式有待验证。但预计操作规模或难放量,更关注价格引导信号的释放。”梁伟超进一步解释称。


国元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总量研究负责人杨为敩也对新华财经分析称,“央行此举意在调节长端收益率,所以融券融的应该都是长期品种。另一方面,央行不想让市场流动性太紧,因此后续卖出后,会采取措施对冲此举对流动性的影响,整体来说不会对收益率曲线造成过多影响,最多会扰动曲线形态,不足以引起债市趋势反转。


640 (2).jpg


“不过,后续相关操作的利率水平很重要,这将关系到有多少机构愿意和人民银行进行交易。”杨为敩补充道。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则对新华财经提示称,此举意味着可能人民银行近期就会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卖出操作。在10年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低点之际,卖出国债有利于稳定长债利率,防范利率风险。


江海证券投资顾问朱陈东表示,“如果借入期限以长端和超长端为主的话,中短久期债券利率预计能够企稳。规模方面可以和后续特别国债以及地方债的净发行规模进行比较,以便进一步评估对后续利率走势的影响。”


朱陈东还指出,目前市场部分机构处于“欠配”状态。下半年特别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将提速,央行在此时准备公开市场卖出国债,也可能是为了提前缓解机构的配置需求,并让部分交易型机构调整好预期,防止过度炒作。对于欠配的机构,可以趁着利率上行之后择机进行配置。

有“法”有“需”!

央行操作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符合发展规律

640 (3).jpg


多年来,我国国债市场有了长足发展,为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创造了条件。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动性明显提高,这为人民银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也是欧美国家普遍使用的货币政策操作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家强表示,欧美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在二级市场通过购买国库券、国债来调节流动性,达到影响国债收益率的目的,这是欧美经济体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工具。


从法律角度看,我国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增加国债买卖也具备法律依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就在此前6月17日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


640 (4).jpg


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 ,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增加国债买卖也具备现实需要。王家强表示,我国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国债买卖,可以更好配合国债平稳发行;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促进短端中端长端利率相协调,并避免市场利率大幅波动;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更好配合财政政策实施,促进宏观政策有效传导。

登录
注册
获取验证码
您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