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新闻资讯>重要新闻
重磅!12万亿!化债组合拳 三箭齐发!
发布时间:2024-11-14 11:52:59
浏览量:76
唯有稳健
logo.png
方可长远


我们秉承专业、诚信、高效的服务理念


640.jpg

12万亿,靴子落地。中国史上最大一轮债务化解方案终于出炉。


2024年11月8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同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主任许宏才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财政部发布会要点摘录:

1、2023年末,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


2、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


3、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4、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5、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


6、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我们(财政部)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7、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


  • 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

  • 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

  • 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 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

  • 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


640 (1).jpg

12万亿元化债新政究竟是什么?

按照此前中央要求,地方政府未来5年要偿还总额14.3万亿元隐性债务。这次国务院推出的12万亿元化债新政,正是帮助地方实现上述目标。具体来说,12万亿化债新政分为三部分:6+4+2=12万亿。


第一部分是6万亿元,即允许地方政府2024年至2026年每年发行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合计筹资6万亿元,来偿还隐性债务。


第二部分是4万亿元,即允许地方政府2024年至2028年每年发行0.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合计筹资4万亿元,来偿还隐性债务。


上述两部分合计10万亿元,意味着未来五年通过借新还旧,可以偿还10万亿元隐性债务,地方仅剩4.3万亿元隐性债务需要在2028年前偿还。


第三部分是2万亿元,即上述剩下的4.3万亿元隐性债务中,有2万亿元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按原先合同是在2029年及以后到期,按照此前要求这2万亿元隐性债务需要在2028年之前偿还,但新政之下,允许它按原先合同在2029年及之后偿还,也就减轻了2028年底之前偿还2万亿元隐性债务压力。


原本2028年底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14.3万亿元隐性债务,减去上述三部分化债新政12万亿元,使得地方2028年底之前需要消化隐性债务降至2.3万亿元,而地方五年偿还2.3万亿元隐性债务比较轻松。


12万亿化债新政会带来什么影响?

首先,12万亿的化债举措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对地方政府而言可谓“久旱逢甘霖”,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


这次隐性置换,近三年密集安排8.4万亿元,显著降低了近几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


我们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其次,这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通过实施置换政策:

  • 一是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

  • 二是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

  • 三是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同时,还可以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利好实体经济。


最后,这有助于推动解决地方各类“三角债”问题,提振经营主体信心,降低金融机构呆坏账损失。


640 (2).jpg

化债新政如何落地?

1)为什么是6万亿。当前存量隐性债务应当高于6万亿,但这次调增额度为6万亿,这是考虑到还有两三年时间,部分经济财政尚可的地方政府有能力通过盘活资产等形式化债,当然也可以合规转变为经营性债务。


2)6万亿怎么发。符合之前判断,一定是地方的置换地方的,而中央的杠杆用来稳增长。按照2020年以来的经验,特殊再融资债基本只在四季度和一季度发。中间时间不怎么发。所以最快今年四季度,慢则明年一季度。


3)6万亿怎么分。市场普遍认为的逻辑是“越着急的地方越分”。这当然是一个逻辑,但参考去年的情况,还有一个逻辑:产业基础还不错,这两年因为历史债务包袱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地区会倾斜,例如去年重庆涪陵区拿的很多,超过大家预期。


 4)6万亿有何影响?去年四季度密集发行,导致资金面明显收紧。如果今年也密集发行,可能有资金面扰动。核心原因是31个地方政府,几百个地级市,几千个区县都有上报置换债务的诉求,货币对冲协调的难度比较大。


如何看待财政政策逻辑?

依然强调本轮政策逻辑,是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压力-地方政府压力-财政政策出台。而不是简单的经济下行-财政逆周期调节的逻辑。化债“一箭双雕”,既可以缓释压力,理论上被缓释的空间,又是可以腾挪发展的空间。


超大规模化债直接利好现有地方政府相关债务的公司,而往后看,超大规模化债更关键的是再一次释放了地方政府的政策空间,光利息就能节约每年1200亿左右,腾出的加杠杆空间、省下来的钱将投向新的领域,推升一轮“新经济”。用财政部的原话就是:“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


其次,除了化债,财政部还表示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总之“目前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下一阶段的财政政策仍会持续发力。剔除近期某些外媒的乱预期,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结果基本在预期之内,并且表态持续积极,等待预期重新沉淀,转向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640 (3).jpg

中央化债思路的变化

化债思路有所改变。本次推出的整体化债方案思路较以往有所变化:


1)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

2)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

3)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

4)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


后续加强隐性债务监测。蓝佛安部长表示,在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必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后续将完善监测口径、强化预算约束、严格监管问责,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债务体系。


中央的化债政策“及时雨”已经公布,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是一个极大利好。通过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用时间换空间,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并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债务问题。

登录
注册
获取验证码
您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