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宣布,将出台近年来力度最大的支持化债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的置换力度,以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此项政策一宣布,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近些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进行回顾,并对后续地方化债政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在2015年到2019年这几年中,置换的核心是通过发行地方置换债来置换非债券形式的政府存量债务。 2014年修订后的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除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外,不得以其他方式举债。 同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提出对甄别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可以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进行置换。 在2014年底的摸底调查中,共发现14.34万亿元的非债券形式政府债务。 随后,从2015年至2018年,各地总计发行了12.2万亿元的置换债,大幅降低了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政府债务规模,至2018年底,该规模已降至3151亿元。 2019年,为进一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部分县市如贵州、云南等地被纳入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通过发行置换债来化解存量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则以特殊再融资债的形式出现,始于2020年末。这种再融资债的募集资金不仅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券,还新增了偿还政府存量债务(主要是隐性债务)的用途。发行特殊再融资债有助于地方政府显性化隐性债务,缓和短期流动性压力,优化债务结构。 特殊再融资债的发行采用了试点的方式,首批总额为6128亿元,于2021年9月全部发行完毕,重庆、天津、贵州等地发行量较大。 2021年10月,广东率先开始全域无隐债试点,随后上海、北京等地也相继跟进,总计发行了5042亿元规模的特殊再融资债。这些措施有效推动了地方隐性债务的化解。 2023年9月起,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共计1.5万亿元。这一轮发行覆盖了27个省份,债务压力较大的省份如贵州发行量较大。同时,从2023年10月开始,部分新增专项债开始不披露“一案两书”,市场普遍称之为特殊专项债,主要用于存量的政府投资项目。 截至2024年10月13日,2023年9月以来特殊再融资债共计发行15018亿元,特殊专项债共计发行3101亿元,2024年已发行和拟发行特殊专项债共计8240亿元。这些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地方债务的化解和债务结构的优化。 自2023年以来,“一揽子化债方案”稳步落地,包括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的措施。财政部表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但仍需进一步化解剩余50%的隐性债务。蓝佛安部长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财政部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这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 从利率角度看,债务置换不等于单纯增加债券供给,而是以低成本政府债务置换高成本隐性债务,有利于拉低广谱利率。 同时,央行有望配合政府债券的增发,缓和增发对流动性的冲击。对于城投债而言,地方化债措施的加码将降低其信用风险,带来短期利好提振。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从地方置换债到特殊再融资债再到特殊专项债,每一次都推动了地方债务的有效化解和债务结构的优化。未来,随着地方化债政策的加码和落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得到进一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