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新闻资讯>重要新闻
我们为什么要回顾一揽子化债政策?
发布时间:2024-10-21 15:36:00
浏览量:128
唯有稳健
logo.png
方可长远


我们秉承专业、诚信、高效的服务理念


640.jpg



作为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基建投资的重要载体的地方城投企业在过往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亦累积了较高规模的债务,部分区域债务风险逐步加剧,在多轮监管政策的指导下,地方债务风险管理有效推进。


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从长时序回顾看,其延续了“控增化存”的主基调,并进一步要求厘清各级政府权责,加大监管及处罚力度,明确了退平台时限,是近年来综合力度最大且全方位的债务化解政策,无论从管理机制的角度,还是从全面债务化解的角度,均对当下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及地方城投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一揽子政策出台至今已一年有余,各部门陆续出台的系列化债政策从债务化解机制建设、化解存量债务风险、提振市场信心等多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国各省份出台的化债方案及具体措施各异,整体形成了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的格局。


当下值得思考的是,各地尤其是网传的35号文区分的重点省份的债务化解效果如何,又对非重点省份产生的何种影响,全方位的多项化债措施中有哪些措施被采纳的情况最多,甚至于上述债务化解方案仍然存在哪些问题…


在一揽子化债方案提出一年之际,本文将结合案例以及数据分析,全面回顾化债方案的进展和思考仍然有待解决的问题,以更好地回顾政策和展望未来。此外,我们后续还将聚焦部分重点地区,推出系列文章。







近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地方债务风险整体缓释,化债方案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需要看到的是,各地化债措施执行效果分化明显,尤其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地方普遍面临着化债与发展双重目标的平衡难题;因此,对于仍面临存量债务规模庞大、基本面未有明显改善、非标风险仍在加速释放等问题的区域和城投企业,在化债和发展如何平衡的角度会面临相对更艰难的局面。


展望未来,尽管当前地方债务风险边际缓释,但在未来的债务化解的走向纵深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治标”,更需要从根本上结合综合配套措施达到“治本”的目的。





640 (1).jpg


化债措施和手段
  • 短期应急措施下的财政化债是当前缓解地方流动性压力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受限于地方财力和剩余举债空间,根据国家财政部最新利好消息,后续财政化债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


    金融化债成为当下最主流的重要手段,多地采用“财政+金融化债”组合拳,其中债务置换最易于推广,预计未来地方城投与金融机构之间关乎化债与风控、社会责任与风险收益的博弈仍将持续。


  • 中长期来看,地方城投企业应当探寻创新型经营方式,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从根本上实现长效化债。同时多地政府提出多元化债务管理要求和指导意见,以行政手段鼓励、引导化债措施加快落地。


从三个维度分析最新化债成效及问题
  • 第一、政策推进力度角度,在中央政策积极引导下,地方“组合拳式精准化债”方案相继推出,相关工作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本轮特殊再融资债券突破1.48万亿,发行额度向债务负担重的地区倾斜;重点省份银团债务置换领先于非重点省份,有助于高风险区域债务付息压力的边际减轻。


    但受限于地方政府举债空间、金融资源协调能力以及企业自身条件等因素,各地化债措施执行效果分化明显,且地方普遍面临着化债与发展双重目标的平衡难题。


  • 第二、城投债务基本面及流动性变化角度,2024以来城投债发行成本显著下降,债券期限拉长;地方新增债务更多由政府层面承担,城投有息债务无序扩张势头得到遏制,且融资结构有所优化。

    但债务总量仍维持在高水平,主要受自身盈利和获现能力弱化影响,城投企业货币资金保有量整体有所下降,对财政补助和企业间往来拆借的依赖程度增加;此外,标债顺利接续的同时,非标风险却加速释放。整体来看,长期基本面尚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 第三、产业转型和资产盘活角度,部分区域城投企业转型提速,同时各地资产盘活亦加快推进,阶段性成效有所显现,但仍存在较多形式转型、表面转型情况,政企关系难以完全厘清,对于化债纵深推进,即治标如何转为治本之难题仍有待解决。

640 (2).jpg


思考和展望
  • 第一、对当下债务风险的判断,我们认为当前地方债务风险整体相对可控,但不排除部分区域仍然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随着退平台的加速推进以及隐债化解时限的要求,化债进度会进一步加速推进,但亦需看到制约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债务化解的症结仍在,不排除随着后隐债清零时代的到来进一步的综合解决方案仍会出台,以达到“治本”的目的。


  • 第二、进一步化债路径和不同类型债务演化方面,我们认为,随着债务化解手段的丰富,在化债攻坚阶段仍会上下联动多手段联合发力,但考虑到财政手段的效率和效果,预计在隐债清零时限要求下财政手段大幅度发力的可能性较大,部分区域可能倾斜力度更大;


    金融化债手段短期内仍会以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为主力,财政和金融双轮协同下,债务置换手段缓释地方债务风险的路径预计仍为主流的化债渠道;短期内城投债信用风险得到加持,非标债务置换虽有望随着134号文的出台提速,但其落地实施效果仍有待观察。


  • 第三、对于进一步的债务实质化解和地方经济协同发展方面一方面,债务化解和转型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其长期根本解决债务问题仍需系统化制度性安排,积极引导平台整合或出清,实现部分主体和政府信用剥离,从根本上厘清债务属性,达到风险隔离和风险出清的目的。

登录
注册
获取验证码
您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